其他

不忘感恩的人,有时特让人讨厌

2017-11-22 新京报书评周刊

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——江苏某初中请来所谓“感恩教育推广第一人”到学校做专题报告,6000多名师生与家长共同参与,最后很多人抱头痛哭。这一壮观而“感人”的感恩场面,被质疑是洗脑、营销。

 

明天又是感恩节。这个来自北美的节日之所以得到越来越广的接受,正是因为受人恩惠而知“感恩”,是大多数人都愿意认同的礼节、温情与道义。可为何“感恩”会容易被洗脑营销所利用?宣扬“感恩”的人,为什么看起来像是在煽动和审判?这样一种正向行为背后,是不是潜藏着其他危险的面向?


近年来,“感恩教育”在中国一些中小学颇为流行,讲师们往往会引导学生感谢父母的恩情,动辄全体痛哭。而“感恩教育”也正发展为一个特有的行业。


即便是大多数人乃至整个社会习以为“好”的行为,我们也不该不假思索地接受,而应该有所思忖和警惕。今天书评君与大家分享的,是日本的一位退休哲学教授中岛义道讲述的他讨厌的几种好人。被称为“战斗的哲学家”的中岛义道,质疑多种受到普遍欢迎的“好人”,向诸多社会规则发出挑战。他的态度也许显得颇为偏激,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质,但当受到他一记又一记语言的重锤,会让我们变得警觉而清醒,自觉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那些被社会规则认为“好”的人和行为。



“不忘感恩的人”

缺失“表达的自由”


比如,中岛义道讨厌“不忘感恩的人”。他说,不忘感恩,当然是很重要的。“然而,“在现代日本社会,却往往把这看作与智商并重的‘人格魅力指数’的条件,强迫每个人执行。‘感恩’之心缺失或淡薄的人,则被视为有人格缺陷,遭到大家谴责。这种僵化的模式简直无异于审判女巫”。


所以,他真正讨厌的,也许并非不忘感恩的人,“而是那些动辄将‘不忘感恩’的教条强加于你,或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的人”。


中岛义道,1946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。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,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。曾为日本电气通信大学人类传播学系教授,于2009年退休。主要著作有《维也纳爱憎》《哲学的教科书》《缺乏“对话”的社会》《关于孤独》《半隐遁的人生》《我讨厌的10句话》《为厌恶工作的人所 写的书》《关于恶》《维也纳爱憎2》《人生,终究是消遣》《维也纳家族》《希特勒的维亚纳》等。


细想一下就会明白:有时候,我们对于别人的点滴好意会心存感激;而有时候,即使受了天大的恩惠,也绝不肯说半个谢字。这通常要看对方是否对自己另有所图。像很多日本民间传说那样,对方热心相助,并且不求任何回报,我们自然会产生感谢之情;可是,如果对方的行为背后隐藏着各种杂念,例如为了自身利益打小算盘、自我满足、傲慢、轻蔑、故意施小恩小惠、想要索取回报、固有的义务感……当我们看见这些时,就会立即把道谢的话咽回去。


而且,人总是善忘的,无论自己受了多大恩惠。这也许跟人的深层心理有关——正因为接受了别人的大恩大德,所以才会忘记吧。为什么呢?接受了对方的恩惠,固然值得感谢,但与此同时,也深深感受到自己 32 36374 32 11867 0 0 1935 0 0:00:18 0:00:06 0:00:12 2406窝囊,如针刺一般,无比痛切。因为想要忘记,所以才会忘记。


中岛义道甚至还讨厌对观众的感谢尤为殷勤的传统艺人,以及同样整天道谢的日本商人。

 

传统艺人对于自己的成绩,总是连声说“这得归功于观众”,中岛义道认为,这就像政治家们老爱把“一切为了国民”挂在嘴边一样——心里知道这么说肯定不会错,“看似谦虚,实则圆滑”。

 

商人们本来是为了赚钱才做买卖,表面上却常把感谢顾客挂在嘴边。“只要客人高兴就行。”中岛义道认为这种话是“纯粹胡扯”。因为对于商家来说,还必须得到物质上的回报——赚钱,隐瞒这一点就是虚伪。

 

在日本,鞠躬在各行各业都是被严格要求的礼节,对于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尤其如此。


那应该怎么办呢?“其实很简单,只需要自然地与顾客打交道即可”,“商人可以爱理不理,可以闷闷不乐,可以更加有血有肉。换言之,只需和顾客平等即可”。而艺人呢,应该回答的是:“这归功于观众的支持和我自身的不断努力,再加上运气。”


试想一下,其实小说家、画家、建筑家、钢琴家也都应该“归功于顾客”,但却很少听他们这么说。如果川端康成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致以谢意说:“这一切完全归功于我的读者。”那就实在太煞风景了。


如果小泽征尔 在就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总监时说:“这一切完全归功于我的乐迷。”我一定会对他这谦卑的态度喝倒彩:“你身为一个艺术家,怎能老想着‘乐迷’!


为什么要对这些礼节性的言辞如此深恶痛绝?中岛义道所在意的,是“表达的自由”。他说:


在这个国家,人们身处婚礼、葬礼、退休教授欢送会、出版纪念会、新生欢迎会等众人聚集的公开场合时,是没有“表达的自由”的。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言行不周而道歉,对他人表示羡慕,对他人表示感谢。在这种场合下,事无巨细,都必须遵守一条规则:不能说“真话”。



“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的人” 

要求大家都“正常”,是一种压抑


中岛义道还讨厌“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的人”。为什么?他说:


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根本的错觉——以为自己的愿望很谦虚。其实,“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”的愿望是多么狂妄自大啊!归根到底,是希望把周围的环境调整得对自己有利,是一种利己主义。


同时还因为,所谓“大家”,指的是多数人,是“正常”的人。“所谓的‘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的人’,他们眼睛里只看得见多数人的快乐,却看不见少数人的痛苦。这里所说的‘多数人’,并非指数量上的多数,而是指‘正常人’……”中岛义道认为,这种氛围,残酷地压抑了少数派的情感。


因为“大家”等同于“正常人”,所以无论在哪里,少数派都只得假装“高兴”,以免被视为不正常的人。这种痛苦是多数派绝不能理解,也不愿去理解的。


36 36374 36 13307 0 0 1746 0 0:00:20 0:00:07 0:00:13 2456>

电影《看上去很美》(2006)剧照。


所以,一些变化让人欣慰,中岛义道发现,在日本社会,和过去相比,大家对“不正常的人”给予了更多关注。“10多年前,‘想早点儿抱孙子’这样的话还被认为充满善意;如今再说这话,必定会被视为糊涂爹娘。如果问新婚夫妇‘还没生孩子吗?’则简直是罪大恶极。”在中岛义道看来,这些方面证明社会还是在进步的,虽然要付出代价。



“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”

消极应对生活的人能被包容吗?


和上面一节相似,中岛义道还讨厌“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”:“你周围一定有这种人——双目炯炯有神地仰视着上前方,拂去身上的灰尘,不惧怕艰难困苦,总是积极地面对生活……”他们往往比一般人经历过更多烦恼和悲伤,所以总是要鼓励自己“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怕,要积极地面对生活!”渐渐地,这句话成为了精神支柱,帮助自己努力地生活下去。

 

这为什么会被讨厌?中岛义道看到了其背后的催眠意识和自我压抑:


他们具有一种自我催眠意识:如果不采取“积极面对生活”的态度,就活不下去。也就是说,内心深处有着无数悲惨、不可理喻的往事,有着心如刀割的屈辱,有着几欲负疚自杀的自责之念……但却被强行压抑下来。要是一直沉湎于过去,那这辈子可就完了。所以,平时要处处留心,不回顾过去,只向往明天。



而且,他们往往还会干涉你个人的私生活,甚至是你的表情。一旦看见有人闷闷不乐,就会走上前去,说“笑一笑”。甚至“别再闷闷不乐啦!你这样子的话,你妈妈若泉下有知也会不高兴的哟。哪怕为了你妈妈,也得积极乐观地生活呀!”


 同时,几乎所有公司都欢迎“积极面对生活”的员工。中岛义道回忆自己当时毕业找工作期间的经历,他去各家公司转了一圈,领回许多宣传册。“宣传册上登载的照片和文章是如此积极向上,几乎让人忘记了世间的死亡和阴暗面,这让我觉得十分别扭。”他发现,现实中,只有那些“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”才能在公司里大摇大摆、昂首阔步。他对此深有感触——

 

多么希望有一家公司可以包容我们这些“消极面对生活的人”啊! 40 36374 40 14747 0 0 1812 0 0:00:20 0:00:08 0:00:12 2988

 

于是他的梦想之一,就是开一家“死气沉沉的公司”。


应聘条件:首先,必须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;其次,要把赚钱和工作视为毫无意义。我只录用那些表明自己“迫于无奈才工作”的人。但这毕竟是公司,所以,对于不干活的人,当然会毫不留情地解雇;但我并不要求你工作时必须干劲十足,表现得不情愿也无所谓——确切地说,我更欢迎这种态度。


我这公司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,不举行任何庆典仪式和娱乐活动。我想,它一定会成为吸引众多人才的优秀企业。



注重“分寸”的人

但不思考什么是“分寸”


什么样是注重“分寸”的人?中岛义道举了几个例子:


母亲一边泡茶,一边看着女儿,谆谆教导说:“你不要再跟 S 先生一直未婚同居了好不好?我还没跟你爸说。你爸可是个非常注重分寸的人,他要是听说了,一定会骂你的。”

 

部长在公司里闲聊时,听说了课长性骚扰女职员的事,就立刻找到课长,严肃地说:“要注意分寸呀。”


还有比如结账时的互相谦让,导师不愿意接受他人批评自己的学生……都是讲“分寸”的体现。为什么讨厌这种人?他们都是平常人,在大家生气时生气,在大家欢笑时欢笑,在大家悲伤时悲伤。


但中岛义道发现,注重分寸的人却从不思考“分寸”这个词。我们不能问注重分寸的人:“为什么要讲分寸呢?”因为这么问就证明你内心堕落——不懂得分寸的家伙简直就是败类。所以,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:


注重分寸的人表面看上去很重视合理的思考和行为,其实完全相反;他们表面上看似很善于思考,其实根本不会思考。他们的语气也许很坚决,但他们的态度和理性完全相反——不能运用语言来准确、严密地表达光怪陆离的各种人类社会现象。


大家明白了吧?注重分寸的人不重视理性和语言。他们最不擅长通过积累概念、反复讨论而最终抵达真相。因为,即使不这么做,“分寸”也早就规定得清清楚楚了。



中岛义道讨厌的10种好人是——


1.经常面带笑容的人

2.不忘感恩的人

3.想看见大家高高兴兴的人

4.总是积极面对生活的人

5.为自己的工作感到“自豪”的人

6.注重“分寸”的人

7.一发生争吵就想立即制止的人

8.说话含蓄的人

9.说“我是个笨蛋”的人

10.认为自己“人生无悔”的人


乍一看,讨厌这些类型的人简直是离经叛道。但他是有意将矛头对准这些受到现代日本人普遍欢迎的“好人”。他认为,他们是对事物缺乏充分感觉、缺乏充分思考的人。“‘充分’是指自己个人独特的感觉和思考。所以,他们只是稀里糊涂地去迎合大众的感觉,不加批判地遵从大众的思考方式”。他还进一步说明:


他们在感觉和思考方面十分懒惰,说自己“从没想过这问题”“从没有过这种感受”时也毫不羞愧;武断地认为别人的感觉也和自己一样;不能正确地判断别人的想法,自以为是。

 

人明明如此复杂,却要把他们锁进小小的抽屉里,而且强制性地总结出“好人”的规范,接下来只需雷打不动地遵循到底。为什么呢?因为只要总结出“不忘感恩”“总是积极面对生活”……接下来不管人生发生什么事情,都可以视若无睹,无须再思考了。


《我讨厌的10种好人》
作者: [日] 中岛义道

译者: 黄悦生

版本: 后浪丨文化发展出版社 2017年11月




本文内容整合自《我讨厌的10种好人》,由后浪授权使用。整合与编辑:小盐。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欢迎转发朋友圈。


那些热点事件里被众人拥护的言论,都是怎么违背说理规则的?


政治跟你的幸福,到底有多大关系?


直接点击 关键词 查看以往的精彩~

保温杯与中年危机 郭敬明 《权力的游戏》教师工资 《二十二》人性恶 低欲望社会 |《我的前半生》| 蔡澜 | 2017年中好书 | 六神磊磊 | 寒门难出贵子 | 恐婚 | 冷暴力 | 林奕含 | 钱理群 | 衡水中学 | 读书日 | 平庸之恶 | 假课文 | 自闭症 |  法律与舆论 |  原生家庭 | 性教育 | 古典诗词 | 刷热点 | 胡适 | 国学低俗化 | 弟子规 | 2016年度好书 | 高房价 | 抑郁症


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